上周,北上資金整體呈現先賣后買態勢,其中周一凈賣出179.12億元,單日凈賣出額創下歷史最高,而后外資流入意向有所回升,周度合計凈賣出127.07億元。
白酒股依舊是拋售重災區
從行業的角度來看,有色金屬、電子的加倉額20億元左右,煤炭、房地產獲加持超10億元,石油石化、國防軍工等獲小幅加倉。
凈賣出方面,食品飲料行業遭外資單周凈賣出82.99億元,主要集中在白酒股,行業中龍頭股貴州茅臺被賣出68.43億元,五糧液被凈賣出5.97億元。
另一方面,大金融板塊也被凈賣出較多,銀行周內遭凈賣出26.95億元,非銀金融被凈賣出16.39億元,醫藥生物、家用電器均被凈賣出超10億元。
電子行業的主要催化在于半導體的國產化,另一方面,10月31日,首批科創板做市商將正式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,合計涉及42只科創板股票。其中22家為科創50成份股,權重占比達到67%。
煤炭行業位居外資加倉額的第三位,國盛證券表示,受全球海運煤淡季影響,全球煤價降溫,而我國煤炭市場在“金九銀十”旺季的推動下,仍維持在全年煤價高位,煤炭進口也呈現環比增長的趨勢,10月進口利潤處于全年最高水平,煤炭進口或仍處于高位。
鋰電、光伏龍頭被加持居前
具體到個股來看,鋰資源龍頭天齊鋰業上周被外資買入10.57億元位居榜首,消公司公告稱第三季度凈利56.54億元同比增長1173.35%,此外據上海鋼聯數據顯示,上周五電池級碳酸鋰漲4500元/噸,均價報55.9萬元/噸,續創歷史新高。
排名第二的隆基綠能上周獲外資凈買入8.39億元,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45.26%,此外擬發行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,東吳證券表示,自2021年至今,公司已11次刷新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,領跑全行業,此外隨著硅料逐步投產降價,2023年公司的組件業務受益硅料降價彈性大。
位居季軍的邁瑞醫療是中國最大、全球領先的醫療器械及解決方案供應商,擁有國內同行業最全的產品線,中銀證券點評稱,公司醫學影像業務在2022年前三季度快速增長。
凈賣出方面,貴州茅臺、平安銀行、藥明康德、中國平安、寧德時代等被凈賣出居前。
機器人概念股獲加倉居前
若以增倉比例來看,上周北上資金對1只個股加倉比例超2%,加倉比例位于1%~2%之間的個股有14只。
排名第一的公司為拓斯達,公司是國內骨干機器人企業,消息面上,10月26日,國務院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,聽取財政金融政策工具支持中大項目建設和設備更新改造情況,部署加快釋放擴消費政策效應。申萬宏源認為,在制造業投資規模擴張的早期階段,工業母機、工業耗材和工業機器人最先受益。
強勢人氣股之一的弘業期貨上周依舊出現在北上加倉的榜單中,位居增倉比例第三位,公司股價上周三度漲停,并連續五日登上龍虎榜單。
上周獲北上+機構共同增倉的個股為興齊眼藥,公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0%,約為2億元,股價28日一度沖擊20cm漲停,龍虎榜顯示,三機構單日合計凈買入6264萬元。